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石旭(右)记录所到环境情况。
在全国首个“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”——四川雅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37岁的大熊猫监测巡护队队长石旭已在此工作了9年。期间,他参与了“淘淘”“张梦”等8只大熊猫的野化放归任务,每次都成功监测到大熊猫足迹并回收监测项圈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,石旭(前)与队友一同巡护。
“以前以为这份工作就是天天看大熊猫,结果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,几乎每个月都要扎在深山老林里追寻大熊猫的足迹,研究粪便。”现在,石旭已成长为野外监测巡护专家。除了监测野化放归大熊猫,石旭和队友们还肩负着保护区内大熊猫伴生动物和植被的保护、救助工作。仅2020年入冬以来,石旭与保护区队员们就已救助毛冠鹿、藏酋猴、夜鹭等野生动物46只。
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石旭在出发前调试GPS定位仪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石旭拍摄记录发现的动物足迹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石旭(左二)与队友记录巡护途中发现的野生动物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,石旭在巡护途中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石旭(右)记录所到环境情况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石旭与队友在巡护途中研究发现的动物足迹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石旭(右二)给队友分配巡护任务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石旭(前)与队友一同巡护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石旭检查红外摄像仪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海保护站,石旭归纳整理近期收回的红外摄像仪拍摄到的野生动物影像。
↑1月12日,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海保护站,石旭(右)与队友调试无线电监测信号接收机。
↑石旭(左)与队友救助受伤的毛冠鹿(2020年10月摄)。新华社发(受访对象供图)
↑石旭(左)与队友放归救助后的果子狸(2019年10月28日摄)。新华社发(受访对象供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