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一巡护员七次拍到野生大熊猫

2021-02-23

  2007年7月,马文虎第一次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拍到野生大熊猫。新华社发(马文虎摄)

  新华社成都2月22日电(记者惠小勇、张海磊)“怎样才能看到野生大熊猫?”“找马大师!”在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,这几乎是人人知晓的事。

  马大师何许人也?马文虎,四川青川县乔庄镇大沟村人,今年52岁。巡山、护林、收集动物标本……一晃他已在唐家河工作近29年,能熟练辨认300多种鸟类、90多种兽类。

  在摄影圈,马文虎是“大神”级人物,每次拍到珍稀野生动物,总是惊艳朋友圈,引来无数羡慕与赞赏。其实他最得意的是,到目前为止,共拍到七次野生大熊猫。

  唐家河区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山系建设重点区域之一,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负责人谌利民介绍,2014年,唐家河就有39只野生大熊猫,目前实际数量可能多达50只。

  初到唐家河,看着其他摄影师拍下一张张精美照片,马文虎有个想法:“巡护时也拍些照片,等老了把老伙计们叫一起,自豪地告诉他们这都是我拍的。”终于,2006年他花1万多元买下第一台尼康D90相机。

  2020年4月,马文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拍摄的野生大熊猫。这是他最近一次拍摄到熊猫。新华社发(马文虎摄)

  2007年7月是马文虎第一次拍到熊猫。当时他和同事在保护区3500米处的山坡上观察记录扭角羚的生活状态。突然,一团圆圆的黑白色物体闯入望远镜。马文虎定睛一看,原来是熊猫!“等了14年,终于在唐家河第一次亲眼见到野生熊猫!”他激动得差点没拿住相机。

  但马文虎的位置距离熊猫所在的山还有些距离,且针叶树下是密集的箭竹。怕进到林子迷失方向,他先跑到高处选好拍摄点位,再向着目标点前进,“用手拨开竹枝,伸脚进去,慢慢走,整整两小时”。当马文虎到达时,熊猫竟然在树上睡着了。他赶紧抓起相机,咔咔咔几下,记录下睡梦中的熊猫。

  幸运的是,2008年8月马文虎再次用单筒望远镜看到熊猫。向别人借了相机后,他把手里的对讲机往衣服上一挂,向着熊猫方向前进,“跑了将近40分钟”。

  有了前两次经历,马文虎再次见到熊猫明显淡定许多。2014年,他第三次见到熊猫,那时他正和同事进行野生大熊猫监测。在海拔1955米的地方,突然一只斑羚边跑边叫,马文虎意识到周围应该还有其他动物,扭头一看,一只熊猫正一扭一扭从林子里往外走!马文虎和同事马上蹲在石头后,他换上镜头,对准熊猫。阳光正打在熊猫身上,没有发现异常的熊猫正望向远处给他“摆了个pose”。“那是最美的一张。”马文虎逢人便说。

  最近一次见到熊猫是2020年4月。从4月1日到7日,他一直在找野生熊猫。7日下午2点半,天空飘起小雪,对面山上的熊猫映入眼前。因为设备太重,他赶紧把相机藏在雪地里,带着两个手机出发,熊猫咬竹子的声音仿佛就在他耳边。然而一条深沟挡在眼前,虽然跨度只有1米多,但脚下有30多米深。来不及想,马文虎一脚跳过去。“当时还是很危险,正值熊猫发情期,10秒它就能冲过来。”

  2014年,马文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第三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。这张照片是马文虎自认为拍得最好的一张熊猫照。新华社发(马文虎摄)

  除了熊猫,马文虎还拍到过豹猫。2018年12月,水池坪工作站工作人员把排骨拿出来解冻。早上起来,马文虎发现排骨掉一地,“一定是什么动物干的”。怀着好奇心,当天晚上他听到声音后,赶紧跑出去,拿手电筒一照,原来是豹猫。受到惊吓的豹猫迅速跑回洞里,马文虎赶紧回房间拿单反。夜里太冷,他在外面看一会豹猫,再回屋烤十分钟火,反反复复12次,豹猫发现洞外的环境并不可怕,慢慢走出来,抓住机会,马文虎赶紧拍下几张照片。照片中的豹猫神态自然。

  水獭、黄腿渔鸮、灰冠鸦雀、红腹角雉……这些国家一级、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都是马文虎镜头里的常客。马文虎认为,自己能拍到这些“宝贝”,与其他摄影师比的不是技术,不是设备,而是比谁更勤快,谁遇到的距离更近、光线更好。

  拍了这么多年,马文虎对唐家河生态向好感触颇深:“以前看到的小麂零零散散几只,现在经常在一个范围内看到一群。”

  随着唐家河入选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,马文虎也开始以自然教育导师的身份带领更多人走入森林和大山。